首页 微博黄v号购买文章正文

潮汐意思(潮汐是什么意思?)

微博黄v号购买 2022年08月19日 07:03 140 admin

说广州不堵车,开车的小伙伴们可能有点小激动(说这话的那谁给我出来,保证不打死你)。

前段时间,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等权威数据机构,正式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仅有北京仍然留在堵城TOP10榜单,上海、广州、深圳均已“跌”出榜单。

观察近三年的高德“堵城”榜单会发现,广州的拥堵指数连续三年下降,并且低于北京、上海。

北上广之中,为何广州最不堵?拥堵指数一路下滑的广州,究竟有什么变化正在发生?

人口密度超北京 缘何没有北京堵

以前,番禺被不少人戏称为睡城。番禺人民感受最深的,便是上下班高峰期的潮汐式拥堵。如果你工作在高大上的珠江新城,却住在番禺,地铁三号线会告诉你城市内“职住分离”的痛苦。

按照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经济集聚(地区生产总值,GDP)与人口集聚(常住人口)是应当吻合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当然倾向于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

潮汐意思(潮汐是什么意思?)

但是,像珠江新城这样的地方,你懂的,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于是就有了番禺,就有了“职住分离”。经济与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状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而同样存在着不均衡状况,为什么广州的交通相对于北京更为“轻松”?仅仅只是因为人口更少?

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超过2000万,广州为1400万,看起来总量较低,但广州人口密度与北京相比“毫不逊色”。

根据住建部日前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两市统计年鉴数据,我们就能看出,广州与北京两市的建成区人口密度一致,均为1.28万人/平方公里。其中,广州核心区域越秀与天河的人口密度(2.51万人/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人挤为患”的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与西城区(2.38万人/平方公里)。而聚集了大量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越秀区人口密度甚至达到了3.4万人/平方公里。

进一步看非核心区域。2015年,除去上述核心区域,北京非核心区域人口密度为0.28万人/平方公里,广州为0.49万人/平方公里。

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北京是我国最典型的以同心圆方式发展的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和城市化的发展都呈同心圆模式:人口高度集聚在中心城区的建成区,中心区以外则“人烟稀少”。

因此,与北京不同,尽管中心城区同样“人挤为患”,但广州的非核心区域却能够为核心区分担更多人口。可以这样说,广州的人口分布更为平均。

然而,单纯从人口分布情况来看,并不足以说明广州人口分布更均衡,因为人口分布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所以,我们要从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是否协同发展来做进一步判断。

广州跨区潮汐量 怎样做到逐年少

今天,观察君将用一组指标来衡量广州市区域间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的关系。

指标:A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度=A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A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

这组指标用于衡量某区经济集聚度(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与人口集聚度(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的关系。

在理想状态下,每单位人口带来的GDP都应是相同的,因此,任何区域的经济水平与人口数量之比都应相等。

所以,当经济结构偏离度数值为1时,代表该区的经济——人口分布位于理想状态。

大于1时,意味着该区域经济集聚度高于人口集聚度。简单来说,这可理解为,该区域需要更多的劳动者来支撑经济发展。

小于1时,则意味着经济集聚度小于人口集聚度,说明该区域人口过多,更多的劳动者要“外出支援”其他区域。

我们暂且称后两者分别为“劳动力流入区域”与“劳动力流出区域”。当然,现实中数值在0.8—1.2区间内都可视为较均衡状态。

下图为2009年—2016年广州各区(县)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度的变动情况。

为分析方便,我们将2015年前的黄埔与萝岗二区进行了合并。

从上图可知,广州的荔湾、花都、番禺三区的经济——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沙区在2012年重新划片后,也迅速贴近均衡状态。而黄埔、越秀、天河均为“劳动力流入区域”。余下的白云、增城、从化、海珠则为“劳动力流出区域”。

如此看来,广州市内跨区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就较为明确了,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南北向的广州大道与地铁3号线总能在上下班高峰期挤得让人无话可说,增城与黄埔间的广园路为何形成潮汐式的单侧拥堵。

但各区的数值尚不足以准确衡量广州市总体的经济——人口分布协调程度。因此,基于各区(县)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度,我们算出了近8年的“广州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发现这一数值呈现连续下降趋势,而这一数值与区域总体协调度成反比例关系。

由上图可知,2009年—2016年,广州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度”在不断上升。

这也意味着,广州有效地遏制了“职住分离”状况,更多的人口可以实现本地居住、本地工作,从而减少了跨区的潮汐流量。而这,就解释了广州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为何得以缓解。

广州没有“回龙观” 各区都能留住人

在这里,要留住的不仅是“工作的人”,更是“居住与工作的人”(职住同区)。

当前,广州已迈入城市发展历程中的大都市区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核心区域的控制性功能(金融、贸易、高端产业、文化等)得到进一步增强,迁移性功能(制造业、非都市型农业)向周边区域扩散。

以越秀区为例,2016年该区第三产业占比达98.19%,其中,代表着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比重为71.37%。

相较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使得区域经济增长更为集约化,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与人口承载量大大提高。这也是越秀、天河必然成为“劳动力流入区域”的重要原因(北京的东城区与西城区同理)。

核心区域吸引大量人流进入工作,同时高房价高房租将人流推向其他区域居住,在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作用下,这一现象难以扭转。而要缓解由此带来的潮汐式拥堵现象,一方面在于核心区域要及时纾解非核心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非核心区域加强产业配套布局,将人口留在居住地。

黄埔与南沙同为广州制造业重点区域,同时也是“劳动力流入区域”。与越秀、天河不同的是,这两个区域难以吸引劳动人口留居的主要问题在于制造业过多,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配套不足。

但这一现象正在逐步改善。

潮汐意思(潮汐是什么意思?)

2015年,黄埔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较2012年(含萝岗)增加了223.8亿元,但二产占比却由69%下降至66.7%,同时,第三产业占比由30%升至33%。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证明黄埔居民正在增加(需求增加),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就业者在这里安家。黄埔区经济——人口分布逐年趋向均衡状态,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成果。

正因广州市各区的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使得各区域经济——人口分布更为均衡。广州也由此避免出现类似北京回龙观这样的“卧城”,降低了超负荷潮汐交通的出现概率。这也是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带来的均衡效应。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提出,一个好的城市,不仅要繁荣,也要兼顾公平、活力与可持续。一个充满活力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然不该是让人“要么不得不挤在中心城区、要么不得不挤在城区通往郊区路上”的模样。

所以,富士康落到增城,思科选址番禺。

广州能不能打造出一个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样板,值得我们期待。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