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微博黄v号购买文章正文

社区推广(社区推广国家反诈下载)

微博黄v号购买 2022年08月15日 17:51 133 admin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都取得了喜人成效,尤其在文化领域,不断开展轰轰烈烈的精彩文化活动,合肥已是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城,时尚范和文艺范兼具。特别是近年来,合肥的社区基层文化空前繁荣、蓬勃发展,各个社区都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凝聚成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将合肥的文化氛围装扮得异彩纷呈、红红火火。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和谐。

三里街街道凤阳路社区邀请非遗传人教孩子们手绘京剧脸谱

蜀山区首创小剧场黄梅戏《岁岁杜鹃红》,

堪称一次成功的戏曲“实验”

小剧场黄梅戏 创下全国之最

率先在全市成立区级戏剧家协会、首创全国小剧场黄梅戏、荣获全国戏剧大赛四项大奖……近年来,蜀山区在文化发展方面敢为人先、硕果累累,连创多个“第一”。

2015年,蜀山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戏剧家协会,2016年,为纪念建党95周年,蜀山区文联、戏剧家协会、文化馆联合打造了情景剧黄梅戏《岁岁杜鹃红》,后改为小剧场黄梅戏,参加了当年的首届全国小剧场艺术荟萃演出,一举收获“田汉戏剧奖”。2016年度最佳小剧场奖、最佳演员奖、最佳演员配角奖等四项大奖,堪称一次成功的戏曲“实验”。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并非出自公办文艺院团之手,演职人员基本都是爱好黄梅戏艺术的“票友”,其中有现役军官、转业军人、高校教师、乡文化馆馆长、基层行政干部、公司白领等。该剧的监制,安徽电气工程学校高级讲师、合肥市蜀山区戏剧家协会主席何永东说起这次尝试来,依然心潮澎湃,“这部戏从2016年2月开始谋划,4月份成立剧组,6月份演出了几场后,反响非常好。8月底得知有小剧场展演活动,我们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它排成小剧场戏呢?”就这样,《岁岁杜鹃红》剧组开始对剧本重新改编,大幅减少演员,撤除大型道具,并赴北京观摩学习,经过多次重新排练,最终完成创作。何永东表示,文艺创作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艺术原本就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岁岁杜鹃红》实现了很多普通人的“戏剧梦”,大家累并快乐着。

据了解,京剧、昆曲、豫剧、藏戏、高甲戏、淮剧等十几个剧种都有了小剧场戏曲,而黄梅戏尚未破冰。在短短大半年时间里,《岁岁杜鹃红》剧组几易其版,使《岁岁杜鹃红》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小剧场戏曲样式的黄梅戏,堪称创举。

小剧场黄梅戏《岁岁杜鹃红》不仅获得了戏剧专家们的肯定,更是受到了基层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演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对此,何永东说,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就是要接地气,让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所喜爱。“传统艺术也要更加时尚,小剧场黄梅戏的形式也符合更多年轻人的口味,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社区推广(社区推广国家反诈下载)

据何永东介绍,目前,蜀山区戏剧家协会及该区民营剧团杜鹃红剧社正在与庐江、肥西三河镇合作另一部小剧场黄梅戏《将军玫瑰》,准备将抗战名将孙立人将军的故事搬上小剧场黄梅戏的舞台。

五里墩街道青阳路社区开创红色口述史活动,

挖掘革命故事,打造红色文化

高新区杨林社区开设国学诵读班,弘扬传统经典

方兴社区老年学校“旗袍班”成为当地“最美文化名片”

挖掘历史故事 弘扬传统经典

口述历史故事,打造红色文化。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青阳路社区红色资源丰富,革命人物众多。为了把这些老战士的珍贵影像抢救记录下来,把他们的革命故事挖掘整理出来,去年以来,青阳路社区联合军休三所和军休四所启动了红色口述史活动,挖掘优良革命传统事迹。

2017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当天,军休三所唐庚、衣悦、沈元清三位退休军干走进“红色口述史档案室”进行采访试镜;8月9日上午,89岁沈元清老军干与86岁米寿增老军干为辖区青少年代表讲述抗美援朝与渡江战役经典事迹;12月1日下午,90岁的沈元清老战士走进社区讲述红色历史故事……

据了解,青阳路社区红色口述史活动已经录制了5期,接下来,还将结合著名战争专题资料,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开展征集,撰写记录,突出人物专访,编印《社区德育档案馆——红色口述史资料集》,此外还将征集老战士保留的文物、图片、勋章等,以陈列馆的形式集中陈列展示老战士勋章等物件背后的故事。

除红色文化之外,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很多社区打造自己辖区文化特色的载体。开设国学诵读班、传授汉服礼仪、开设假期国画小课堂……2017年,高新区杨林社区通过开展各类趣味国学课堂,进一步弘扬国学、品味经典,在社区形成了学国学、爱国学的浓厚氛围。此外,传统节日饮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教科书”,杨林社区还于今年1月开设“民俗文化小厨房”,结合腊八节、春节、元宵节已开展三场教习活动,邀请计生家庭、残疾人、企业党员、五老人员一起制作腊八粥、饺子、元宵等,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据悉,2018年该社区将延续此课程,通过“老”教“少”学完成国学文化传承,增强青少年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氛围。

身着华丽柔美的旗袍、手持油伞,娉娉婷婷地在花海中穿行,妖娆的身姿,尽展妩媚优雅……包河区方兴社区老年学校打造的“旗袍班”堪称当地“最美名片”,每次一出场便能引起轰动和喝彩。

方兴社区老年学校“旗袍班”于2017年3月开班,现有学员40名。社区邀请到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安徽第二届旗袍模特大赛亚军马熙然女士作为授课老师,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教起,让大家学做优雅的女人。

2017年5月18日,方兴社区老年学校组织了一次户外旗袍秀活动,旗袍班20多位女性朋友实现了从厨房走向舞台的华丽转变,释放出自信女人的魅力。6月28日,旗袍班学员参加“永远跟党走 献礼十九大——方兴社区老年学校教学成果汇报演出”,表演曲目旗袍秀《梦里水乡》,艳惊四座。11月24日,方兴社区老年学校组织旗袍班学员,于悦方商场内举行“新时代、新气象、新生活”——美在方兴旗袍秀活动。伴随着《青花瓷》和《水墨兰亭》的悠扬曲调,大家身着华美的旗袍款款而行,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娴雅的东方韵味和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台下观众连声赞叹,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今年1月30日,旗袍班16位学员参加社区第三届春晚,表演曲目旗袍秀《水墨兰庭》,该节目在网络投票中获得“观众最喜欢的节目”第一名。

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热心居民牵头成立百缘春艺术团,

带领群众展示才艺

七里塘社区淮肥社居委成立“太极拳”协会,

打造社区特色文化

最红社区明星 带头展示才艺

社区是个大家庭,有不少多才多艺、热心于公益的“能人”,他们带领居民展示才艺,协助社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热心周到、乐此不疲,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文艺明星”。在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就有一位热心的马德惠阿姨,可谓“四项全能”,她不仅擅长舞蹈、柔力球,还精通健身球、武术。她义务带领居民晨练20年,牵头成立艺术团……提起马阿姨,居民们都赞不绝口。

马阿姨今年66岁,从20年前住进琥珀山庄小区起,她便开始带领居民们晨练,通过晨练,她认识了许多朋友。2016年冬天,应北苑村社区邀请,擅长舞蹈、柔力球、健身球和武术的马阿姨牵头带着老伙伴们成立了百缘春艺术团,“如今,艺术团已有五六十人。”马阿姨说,不少人和自己一样是“四项全能”。如今,艺术团小有名气,“我们经常受邀参加演出。”马阿姨说,成立艺术团的初衷是希望把有才艺的居民聚集到一起,大家相互切磋、学习,一起展示才艺。

在七里塘社区淮肥社居委,也有一位热心的胡玉萍大姐,她是一名党员志愿者,也是一名太极爱好者。听说社居委成立了太极拳协会,她自告奋勇要求在自学时间带领大家进行复习和锻炼,每天坚持早晚各锻炼一小时,风雨无阻。

“马步要扎牢,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握拳不能太紧,动作要缓慢、有力。”4月2日早晨,在张洼新村广场,教练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授着。在她身后,胡玉萍大姐等数十名党员群众认真地跟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着。

去年以来,七里塘社区淮肥社居委积极探索“党建+”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在辖区内成立了“太极拳”协会。利用党员的业余时间,积极为居民开展太极拳培训活动。社区聘请新站区太极拳协会会长、一级拳师沈维萍教练亲自授课,主要利用每周一、周三的早晚开展培训。

开班的第一课,就吸引了十多名太极爱好者。在教学过程中,沈教练纠正了居民平时练太极拳的诸多误区。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让围观的群众也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纷纷表示要加入学习的队伍中,目前已有40名学员。据了解,今年淮肥社居委太极拳协会还将组团参加市里的比赛,社区特色文化将走上全市的“大舞台”进行展示,居民们都非常高兴,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取得好的成绩。

娃娃们跳起欢乐喜庆的莲湘舞,格外引人注目

社区推广(社区推广国家反诈下载)

肥西柿树岗乡将当地特有非遗文化莲湘舞大力传承发展,

独创特色文化品牌

传承非遗文化 独创特色品牌

非遗文化是民间的瑰宝,应该大力挖掘并弘扬传承,有些社区非常注重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青少年走近传统文化,渐渐创立起了别具一格的社区非遗特色文化。

2017年3月26日,在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凤阳路社区,非遗传承人程琪为辖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授手绘京剧脸谱。当日,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凤阳路社区开展“戏曲脸谱课堂”主题活动。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程琪现场教授辖区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手绘京剧脸谱,讲解戏曲脸谱文化知识,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国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7月25日下午,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开展“纯真童心致敬传统”非遗手工泥塑活动,并邀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侯宏妹现场和孩子们互动。活动中,非遗传人言简意赅地向在场的小朋友们介绍了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手中泥塑作品的展示,形象地介绍了手工泥塑的由来、制作手法、制作流程等基础性知识。小朋友们利用老师所教的揉、摔、捏、团、搓、抠等技巧,巧妙地玩转手中的泥土,完成了一件件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

据了解,这两个社区经常开展变脸、泥塑等非遗文化活动,一方面宣传和推广了传统技艺和非遗文化,另一方面也激发了青少年儿童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培养非遗传承人,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在肥西柿树岗乡,更是将当地特有的非遗文化莲湘舞大力传承发展,创出独具柿树特色的莲湘舞品牌,并将莲湘舞跳出了肥西,跳向了全国。

近年来,该乡从莲湘舞非遗文化传承入手,成立了“柿树岗乡民间业余艺术团”,在各种文化活动中频频亮相并屡获大奖,莲湘舞成为柿树岗乡“一镇一品”特色项目中引人注目的文化品牌,并成功申报入选了市级非遗名录。2014年6月,柿树岗乡成人(莲湘舞)队荣获全国莲湘舞大赛银奖;2015年8月,柿树岗乡少儿莲湘舞代表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比赛又喜获银奖;2016年,柿树岗乡被合肥市列入首批非遗项目培训基地。近年来,该乡又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少儿队,统一着装共同起舞,创出独具柿树特色的莲湘舞品牌。目前,全乡各种表演队伍达50多支,形成了男女老少齐参与的莲湘舞表演格局。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