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丧事安慰语(亲戚丧事安慰语)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8月14日 22:03 96 admin

关于他,丰子恺直言,可以匹敌他音乐天才的恐怕没有了。爱因斯坦则说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他的音乐了。傅雷称,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他的更近于“天籁”了。

他,就是古典乐史上的传奇——莫扎特,一位只活了35年的作曲家。12月5日,恰逢其逝世纪念日,今晚,这里有诉诸于心的旋律,更有扣动心弦的故事。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

回望其短暂深刻的一生

他的音乐不是诉于头脑的

全诉诸于心

《G大调弦乐小夜曲》红遍世界的灵感之作

在莫扎特所有小夜曲中,这首知名度最高,其中主要段落甚至成为了莫扎特“名片式”旋律,第一乐章主旋律在手机铃声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莫扎特的人生绝对算得上传奇,4岁起作曲获得“音乐神童”的荣誉,6岁就开始和姐姐安娜在父亲的带领下巡游演出于欧洲各地,12岁创作了第一部歌剧,25岁时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贝多芬一生写了一部歌剧,莫扎特写了20部;贝多芬写了5首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写了23首还有4个手抄本练习;贝多芬写了九部交响乐,莫扎特为41部。莫扎特留下来的手稿就有23000页,如果一个人按每天抄录2页计算,将整整耗费近30年。

△小莫扎特与父亲、姐姐

要知道,这些作品只是莫扎特短暂35年生命中的一部分,而贝多芬活到了57岁。如此生硬地把两位大师拉到一起比较,不科学,甚至冒昧不敬,但莫扎特的独一无二和无法复制也许能从这些绕口的数字里得到某种程度的体现。

莫扎特的音乐不是诉于头脑的,全是诉于心的。丰子恺举出明证:贝多芬作曲时汗流满面,瓦格纳到三十岁始作出像样子的作品,莫扎特则音乐全不费力地从头脑中溢出,作曲如同写信一样。没工夫谱写小提琴曲的伴奏,就常在心中作成,当场凭记忆弹出,其天分可叹!

△莫扎特创作《安魂曲》

1791年12月5日,维也纳大雪,莫扎特死了。据说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黑衣人敲响了莫扎特的门,向莫扎特预定了一部为死去的人而创作的音乐——《安魂曲》。创作这部作品本身似乎就是不祥之兆,在还没有完成时,多年来生活在贫困之中的莫扎特终于在病床合上双眼,而这时他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魔笛》正在维也纳上演。

他的妻子因过度悲伤没能为他送行,于是一代天才被粗心送葬人草草埋于城外圣马克斯教堂墓地。莫扎特肯定不会想到,200多年后,寻找他的墓和遗骨竟成了科学界一件大事。更不会知道,自己的故乡德奥边境小城萨尔茨堡,已成为全球爱乐者的朝圣之地。

△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咖啡馆

爱因斯坦曾说“死亡,就是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这话,也许就是对莫扎特的最高评价。

整编自《我们为什么需要莫扎特?》作者/秦悦

《音乐的神童莫扎特(奥地利)》作者/丰子恺

今日我们为何还需要莫扎特

他自己得不到抚慰

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交响乐的绝响

其感伤情绪最明显的作品之一,有人评价此为“激情、狂热和悲痛之作”,创作于1788年莫扎特生活最困顿时。

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剩下的只有厄运。《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在布拉格所博得的荣名,并没给他任何物质的保障。受雇于萨尔茨堡的两任大主教,结果被人连推带踢地逐出宫廷。

二十五到三十一岁,六年没有固定收入。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一七八七年,奥皇约瑟夫终于任命他为宫廷作曲家,年俸还不够他付房租和仆役的工资。

△莫扎特与父亲、姐姐

为了婚姻,他和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而婚后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九年之中搬了十二次家,生了六个孩子,夭殇了四个。妻子产前产后老是闹病,需要名贵药品,需要到温泉疗养。分娩以前要准备迎接婴儿,接着又往往要准备埋葬。当铺是莫扎特常去的地方,放高利贷的债主成为他唯一的救星。

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

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以不断的创造征服不断的苦难,以永远乐观的心情应付残酷的现实,不就是以光明消灭黑暗的具体实践吗?

△位于维也纳的莫扎特雕像

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

节选自《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作者/傅雷

如果你曾弹奏过莫扎特

我弹莫扎特时常感到

像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对话

《土耳其进行曲》最著名的奏鸣曲

《A大调钢琴奏鸣曲》明净、天真,带着淡淡哀愁,《土耳其进行曲》即出自其中第三乐章。流行的东方风味,促成这一乐曲风靡大众。

难以掌握的是那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风格——主旋律都是最简单的,随口可以哼得出来,和声是最古典规范的,似乎没有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的高难度的技巧要求,但是每一个音符都水清见底,容不得半点含混。

我弹莫扎特时常感到像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话,他对你无限信赖,把心事向你娓娓道来,期待你的全部理解和同情,因此弹错一个音符就有欺骗了孩子,辜负了他的信任之感。

乐句中很少有大起大落的强弱对比,却差不多每一句都有渐强渐弱的曲线,而且连音、跳音、符点、休止……要求极为细腻、考究,不能蒙混过关。

很少有可以炫耀技巧,博得喝彩声的华彩乐章,却要求整个演奏如行云如流水,无丝毫滞碍。

作曲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作”曲,而是心声的自然流淌,那么演奏者也应该不是有意识地在弹奏,而是摆脱了任何技巧负担和技术性的考虑,凭感觉让音乐自然流出来。

但是这又是建筑在严格的规范和分寸感之上的,缓、急、轻、重,抑、扬、顿、挫,处处要求适度,略一夸张就嫌媚俗,稍有不及则又平淡无味,简直是添一分嫌肥,减一分嫌瘦。

节选自《留得天籁在人间--弹不好莫扎特有感》作者/资中筠

余音绕梁、故事未完…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

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我没有理解莫扎特

也没有理解母亲

《安魂曲》天才未完的绝唱

创作于1791年,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据说他最后一次翻阅乐谱时,眼中含泪对身边人说:“我有没有告诉你,这是为我自己写的?”作品序奏在静默的弦乐中开启,管乐器吹出深沉,引你我陷入无尽追思。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莫扎特。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一盘莫扎特的《安魂曲》。我拿起来,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实在是不大喜欢莫扎特。在音乐面前喜欢与不喜欢,来不得半点虚假。

丧事安慰语(亲戚丧事安慰语)

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想吃点儿什么?”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

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

我看到过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优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亲。

丧事安慰语(亲戚丧事安慰语)

节选自《母亲与莫扎特》 作者/肖复兴

图/皆出自视觉中国

你的心里是不是也有一个莫扎特

点击「写留言」分享感悟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伟 编辑/王若璐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