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天日盐(天日盐是什么意思)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6月17日 10:15 203 admin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这句话人人都听过。从历史上看,青岛市是海盐生产的发源地,青岛人最早吃盐。因此除了吃蛤蜊哈啤酒,青岛的盐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红岛村民在修建韩家民俗村挖水池时,发现了一口百年前的古盐井,红岛制盐文化方才重见天日。

这口古盐井就坐落在城阳红岛韩家民俗村盐宗夙沙氏故居遗址水池边。以前,这里是一片滩涂,到处杂草丛生。2004年,居民在这里挖水池时,在草丛里发现一口井,后来,经专家认证,这口井是早年用来煮盐的古井,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后来,当地将古井修复后保护起来,还在旁边设立煮盐用的器具,如今,这里已成为韩家民俗村的一处景点。

胶东“煮海为盐”,起于上古

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记载,炎帝时的诸侯夙沙在胶东一带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夙沙煮盐”。有一天,夙沙打了半罐海水正放到火上煮,突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打死的野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快熬干了,罐底部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

那白白的细末就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

如今的东风盐场

这就是最早的制盐——“海水煮盐”。繁体字“鹽”很生动的诠释了这个过程:器皿上面蒸腾水汽,中间结盐花。

5000年来,海盐生产经历了取海煮盐——刮碱取盐——掘井煮盐——盐田晒盐几个过程。

曾在胶州湾北部阴岛(现红岛)北岸平缓的海滩上,经过若干年潮起潮落、风吹日晒,自然形成了一层白色的盐花,人们用木板刮起来收集到一起 ,经过加工,用于食用、交租、交换商品。

这种取盐方式是“刮碱取盐”。

汉代,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内天气大旱,人们在掘井取水浇田时,发现井水比海水咸了许多,放在锅里煮,果然比海水取盐还多几倍,先民从此开始了掘井取水煮盐。

这种取盐方式是“掘井煮盐”。

天日盐(天日盐是什么意思)

之后,有海民偶尔将海水引入小池,养活下海吃不了的鱼虾,吃完鱼虾后,就不管了,但是偶尔回去发现,池子中水干了,里面一些晶晶亮的物体,尝一尝,“咸”。他意识到这就是珍贵的盐时,大喜过望,就开始了圈池晒盐,获利颇丰,以后,大家纷纷效仿,才有了一方方的盐田。

这种取盐方式是“盐田晒盐”。

毫无疑问,青岛市是海盐生产的发源地。

根据山东省 “盐业志”记载,海盐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几千年。沿海小规模的土法制盐仅能满足周边小范围的需求。胶州湾开始滩晒盐始于德国占领后的二十世纪初。

1897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胶澳环湾部分盐场划入德租界。

1908年,顺和洋行投资的哥伦比亚有限公司,在胶州湾海岸购买了大片滩涂,围造盐田,并从这些盐田中制出的粗盐中,成功地提炼出了食用盐。

到1912年9月,胶州湾租借地沿岸开发的盐田已达十几万亩,年产盐35000余吨。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占有胶澳盐区

1922年日本将青岛交还中国

1923年4月由永裕公司与北洋政府盐务总署签订承购胶澳盐田、精盐制造厂及输出日本食盐的合同

1938年被日本第二次侵占

天日盐(天日盐是什么意思)

1945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收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盐田改革,对地主、富农和永裕公司经营的滩田,分别通过没收和征收的方式转为国有

1957年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永裕制盐公司的滩场划归地方国营统一管理

盐工汉子(2000年9月摄于青岛东风盐场)

盐怕水,见水就化为无有,在下雨时,需要用塑苫盖上盐池子。往往晚上听到第一声雷,村子里就听到自行车、摩托车以及相互叫应的声音。大家都知道,这是盐工要回盐场放薄膜,保卤水。这时候,妻子会主动帮着推出车子,老人会及时催促,不管多远,不管路多难走,只要一下雨、一打雷,盐工都会第一时间往回赶。

下班后,一帮盐工,光着膀子,席地而坐,几壶烈酒,一点小菜,爽朗的笑声就会伴日落月升。现在,分流转岗的盐工们,在新的岗位上,秉承了盐工传统,发扬了他们的优良作风,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响当当的。

与繁重的工作比起来,盐民们更担心的是受到野生动物的攻击。当时盐民们工作经常在夜间,往往一呆就是20多天。以前这里自然生态比较原始,海鸟、候鸟、野兔都很常见,在六七十年代甚至有狼。红岛原有60平方公里的盐场,周围荒无人烟,这意味着什么?很可能遇到危险都喊不来搭救的人,据说当时不管任何人夜间出去都要扛着铁锨来自卫。

关于东风盐场,请滑动查看

由胶澳盐务局(1950年改为胶澳盐场管理处)管理, 1953年的民户滩互助组到1956年组成的4个高级盐业社、私人资本永裕公司到实行公私合营后所属的马哥庄、后韩家滩田、在“盐田改革”中没收和征用地主、富农的滩田。

这3种不同类型的滩田于1957~1960年经过多次调整组成了马哥庄、程哥庄、张哥庄3个盐场,并于1968年进行了归并,定名为国营青岛东风盐场。1978年潮海盐场并入,成为青岛东风盐场原盐生产第三工区。至此,东风盐场占地面积达到364318公亩。

东风盐场是国内、省内海盐老滩技术改造最早的盐场。为了减轻盐工劳动负荷,实现海盐生产机械化,改变旧操作,实施新工艺,把分散、零乱的盐滩改为集中式的新型盐场,六十年代按照轻工业部关于盐田技术改造的部署,做为中间试验场,开始了老滩技术改造,开始了历时10余年的老滩技术改造工程,于1975年完工,累计投资820万元,全国第一台联合收盐机组在此试验成功,建成了“三化四集中”的新式盐田,首创薄膜塑苫,首创并在全国范围实施“新深长”工艺,原盐生产能力提高25%~44%;原盐平均含纯由85%提高到95%以上;盐工实物劳动生产率改滩后比改滩前提高3.3倍。东风盐场成为全国生产首个“三化四集中”的样板企业。80-90年代,东风盐场的盐大部分由青岛港转运南方各城市,自1980年原盐始终保持了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由轻工业部定为国家盐业企业现代化管理试点单位进行“八五”攻关项目取得30多项科研成果。至此,企业有职工1200多人,年产原盐20万吨。1988年2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先进企业,11月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企业自1984年开始改建养虾池,至1989年达到3150市亩,产对虾206.58吨,亩产131公斤,并配套建成了饵料加工、冷库、育苗厂等,还建了一个养鸡厂。形成了以盐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硕果累累。

到了90年代末期,盐业价格波动较大,全国盐业整个经营不景气,东风盐场企业经营经历了近10年困难时期,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实属不易。

企业的转型

21世纪初,随着青岛大战略的实施,东风盐场盐田逐步退出青岛盐区各企业开始退盐开发,盐田面积减少,原盐产量随之减少,大部分人员已经分流到环卫、市政、绿化、商砼、房地产等岗位。至今,整个青岛盐区仅余东风盐场1000亩盐田面积,原盐产量1000吨。2016年,我们挖掘传统工艺,用古法晒盐,产品经过北京权威部门化验,达到了食用盐标准,2017年6月8日正式投产,年内投入市场。

如今,青岛人想吃到红岛本地盐已经越来越难了。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建设25平方公里红岛绿洲生态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东风盐场盐田即将被整体征用。而作为我国海盐的发源地,东风盐场有老一辈的回忆,有老青岛人忘却不了的味道,非常需要留下一片盐田,留下这一份历史,留下这一种工艺。

在不影响红岛湿地公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鱼盐小镇,建立绿色盐及特色盐生产基地,建立盐业博物馆,开创盐业特色旅游项目,把老祖宗遗留下的青岛盐业文化传承下去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利用青岛东风盐场的盐田进行改造生产,以食用盐的标准,生产纯天然的绿色滩晒精盐、低钠盐、海水大粒盐。

一是建立盐业生产室外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滩晒精品盐生产工艺;

二是建立盐文化博物馆,进行非遗申报。将青岛盐业的历史变革、各个时期的生产发展情况、旧址图片展示出来,让游客对青岛盐业有一个较深层次的了解,留下青岛盐业记忆;

三是建设相应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把盐业现存的旧址和周边涉及盐业生产景点等连点成线,建立以保护盐业文化遗产、留存盐业文化记忆、宣传盐业文化历史为主线的“盐业特色”文化景点。

古代渔盐业一开始也是作为先进技术被推崇的,从夙沙氏用盐蘸着烤熟的野猪肉吃起来那一刻,那从海水里熬出的白白细末便开启了人类海盐的生产序幕。而高新区现在创新、创业的朝气和勤劳苦干、艰苦奋斗的精神,何尝不是对古老渔盐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二者存在内在高度的一致性。

如今青岛高新区的建设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劳实干、积极乐观的红岛渔盐精神,才能真正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