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八德是指什么(八德是指什么哪八德小学八德渗透)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7月10日 21:18 120 admin

“积德行善得福寿、孝悌忠信保平安”,敖里周氏历代祖先以中国传统“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武装思想,沉淀为精神基因,成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他们孝先悌亲,忠信笃敬,仁爱民本,自尊知耻,使之发家致富,人才辈出,社会和睦,人心和顺。使偏僻的穷山村,成为青田县乃至浙南有名的富裕之乡,集贤之里,德孝之族,文化之村。

八德是指什么(八德是指什么哪八德小学八德渗透)

施茶亭

孝先悌亲 致力教育

“孝”乃德之本,爱其所亲,才能家庭和睦 致富发财。敖里周氏历代祖先就是孝先悌亲使之家庭和睦兴旺发达。

敖里周方淳的夫人张氏二十一岁守寡,她恪守家规法则,守寡一生,仗义疏财,孝道公婆,抚恤遗孤,险阻艰难俱身任之,而其诲子读书之心一日未尝忘,使子鸿钧成邑武生。

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下,周鸿钧养成了孝道为先,择善而从,与人为善,仗义疏财,助人为乐的品性。

成人后,张氏教育周鸿钧一定要为乡亲做益事办实事。鸿钧非常孝敬母亲,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

清中期,叶姓在安福寺所办的屏川义塾因资金缺乏将要停办,敖里周氏接手义塾,改名南屏小学。在南屏小学就读的多是敖里的孩子,安福寺离敖里五里多路,孩子早起晚归,很不方便。民国初期,敖里周氏想把南屏小学迁到敖里,可办学祠堂需一年才建成,况学生增加,校租不够支付师资,为此校长辞职。学校处在困难时期时,周鸿钧的母亲希望其子在办学上为乡亲们做实事。

周鸿钧时刻把母亲嘱咐和希望记在心中,此时,他迎难而上,接任校长。他先是把小学从安福寺迁至自家上课,解决学生上学路途远的困难。校租收入不够,家产补充。对此,母亲很支持,并嘱咐他尽已之力把学校办成最好的学校。

周鸿钧谨记母亲教诲。接任校长后,首先建立和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高薪聘任名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并广征意见,规定凡是大学毕业的周氏后代都要回南屏小学义务教书一年。

他要求教师努力做到率先垂范,有教无类,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对自己也严格要求,每天到校最早,到各班检查学生到校,及向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一旦发现学生中有特殊情况,立即去帮助解决。

周鸿钧当了八年南屏小学的校长。八年来,由于以母亲的嘱咐作为动力,舍得投入办学,措施有力,南屏小学成绩卓著,获教育部“三等金质嘉祥褒章”,得大总统徐世昌颁给周鸿钧的“敬教劝学”褒扬匾一块,并得到省十三中(处州中学)小升初免试入学。

学校办好了,人才、士贤都多了,人的素质也提高了。随着人才增多,村内大有作为的人很多,慢慢村子兴旺发达起来。为此,周鸿钧的母亲特别高兴。

民居

弟敬于长 家庭和睦

弟敬于长,是做人的要义。敖里周氏历代祖先“弟敬于长”,因此家庭和睦,发家致富。 敖里周朝干育有三子:周作典、周建标、周开盛。老大周作典,二十五入郡武庠,钦授千总衔,性才思敏捷,精明能干,能言善辩,好舍为民。老二建标诰赠文林郎,老三开盛举例贡生,两人很敬重长兄。 当年周作典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决定在瓯江支流小溪上游岭根、金田、小顺等一带洗铁砂炼铁,召集兄弟商议。他认为,两个弟弟性格醇正,待人宽和,持躬朴实,廉静寡欲,在家做事不辞辛劳,乡邻有争端必排难解纷,又善于理家,应留在家里管家理业。他能善言辞,巧于变通,便赴外创建土铁炉,洗铁砂炼铁,赚到钱带回共同发展家业。兄弟都很赞同他的想法。 历时数十年,周作典建土铁炉数十处,开展大规模的洗沙、炼铁,赚到不少钱。两个弟弟在家利用大哥赚来的钱,一边大量购置田园山场,一边在敖里周围铺路造田。由此,周朝干家不仅发家致富,敖里也名声在外了。

会岭堂石碑

行善积德 造福民众

八德是指什么(八德是指什么哪八德小学八德渗透)

敖里周氏历代祖先认真修好“八德”,提升个人素养,平时更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行慈善、积公德、存好心、行好事。

清时期,交通道路必涉溪爬岭。当时,九都(南田、二源一带)、八都(西坑、敖里、黄坦、石庄一带)前往青田的岭根岭,青田的九都岭、铜岭,瑞安的大会岭、扬源头岭,景宁的石垟岭、丁坑岭等交通要道,都印着敖里周氏祖先的印迹。他们给泥泞陡峭的路铺设石块或石级,让人好走;在岭头建堂盖亭,冬茶夏水,让行人歇息;在溪上造桥,让人遇水无阻赶路。

尤其是岭根岭、大会岭、丁坑岭等三条岭,是当时青田、瑞安、景宁三县的交通要道。岭根岭是九都、八都的民众去县府青田(旧属青田)办事必经之路;大会岭是九都、八都及景宁方向的民众往瑞安大峃经商的必经之岭;丁坑岭是八都黄坦、富岙及泰顺的稽垟汇溪等地往景宁龙泉的必经之岭。要经常往返这三条岭的刘、叶、富、林、陈等姓,早在600多年前就迁居此处劳作生活。明末周姓迁居敖里,清中晚期分别在大会岭半岭建了“会岭堂”,岭头建了“云顶堂”;岭根岭岭头建了“一勺堂”、“驻足亭”;在丁坑岭岭头建了“广福堂”。

清光绪,严时懋为敖里周氏的行善积德曾撰文《周翁累世舍施记》中写道:“古人云:‘为善必昌,修德必报’,岂徒然哉!如鳌(敖)里周族,慷慨乐施,好行善事者代不乏人。先世道亮公舍大峃‘会岭堂’田租共二十二石;朝干公捐钱一千两赎回半岭系僧出卖租八石;作典、开盛二公偕侄步青舍大峃岭头云顶堂田租共三十三石;开盛公施丁坑岭头,建了‘广福堂’田租十五石;近来砚兄凤炜于九都岭根岭头倡造‘一勺堂’五间,招人住持,施茶解渴;厥胞兄步云在堂之右独建‘驻足亭’,以便行人平时憇息;至其昆仲诸位先生各助租石,共襄美举。又如桥梁、路道、渡船、碇步、寺庙、邮亭,或独造,或合造、或助银捐租,皆广施积善者……”

九都一位八九十岁的刘姓老人每遇敖里周氏人就说:“先祖刘基是了不起的伟人,但是后代不如你们敖里周氏。我们刘家比你们周家早300多年迁居九都,经常爬岭根岭、大峃岭,却没有造亭建堂给大家休息饮水,而迟300多年搬来的周家,在这两条岭上建堂给众人休息饮水。周家是好人行德事啊!”

不仅如此,敖里周氏见他人需要帮助,也尽己之力提供帮助。敖里南边不到五市里的双山村住着畲民,在旧社会,畲民经常受人欺负。当他们受到欺负时,敖里周氏会竭力提供帮助。民国时期,双山的蓝沛桃一坵田受汉人欺负,那汉人要霸占为己。毕业于浙江法律大学的敖里周际超知道后,毛遂自荐为他打官司,打赢官司分文未收。为此蓝沛桃感激万分,后两家结为干亲!

会云寺

自尊知耻 人心和顺

敖里周氏历代祖先认为,知耻羞,知错误,则能分发精进。人若无耻,等同禽兽,因此,凡是不合道理与违背良心之事,绝对不做,知错则改,自尊自重的人才不会放纵自己。

民国时期,敖里周际材买了南田驮湖村坟头岗翁立圣十亩山地为父亲建墓地。几年后,翁立圣家失火,买卖的契据被烧了。

周际材闻听契据烧了,就生了邪心,自己重写了契据。契据的四至是:上至坟头岗顶,下至山脚溪坑,左至山弯正中,右至田垄路。按此四至坟头岗500多亩的山地都成了他的。

在敖里做保姆的茶竂母闻讯后,把此消息透露给驮湖村的翁立启。翁立启立即与翁立圣商议对策。

周际材父亲坟墓下侧有个小山岗,在他将父亲的坟墓建成后不久,驮湖人在小山岗上也建了一座坟墓。若根据周际材伪造的四至范围,小山岗上不可能建墓。

一段时间后,周际材凭着是周家望族,叫翁家去敖里乡长周公藩家校对契据。周际材认为翁家拿不出契据,他的野心会轻易实现。见翁家拿不出契据,周际材便将自己伪造的契据拿了出来。翁家看了后,指责对方伪造契据。周际材则争辩对方拿不出契据想赖账。双方争的面红耳赤。

周公藩听了双方的理由后,见周际材理由站不住脚,严厉指责他伪造契据,并斥责他置办酒席宴请大家赔罪。午饭后,翁家走了后,周公藩训斥周际材是周家的败类,人若无耻,等同禽兽。做人不合道理与违背良心的事,绝对不能做。此后若再犯此错,将严肃处理。

此后,翁家人都说,敖里周家就是讲道理,所以人心和顺,兴旺发财。

敖里周氏历代祖先对做坏事的非周姓人也进行自尊知耻的教育,使之改正错误。

民国一天深夜,周体候被楼上仓门板掉落的声音惊醒。他轻轻地开出门,轻手轻脚地上了楼梯,原来贼在偷他家的稻谷,他抓住贼。贼“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求饶,说:“求求好,我家没有一粒米,还有年老有病的妈”。见是邻村好吃懒做的老张,他家也确实困难。周体候把老张扶起来说:“偷是可耻的,好吃懒做是倒霉的,勤劳才能过好日子。”教训完他,又帮老张装满两袋谷,叫他挑回去照顾好他妈。老张感激万分,激动地说他是好人,救命恩人,今后,他一定好好种田,永远不做可耻的贼。从次,老张也真的勤劳起来了。

周体候回到房间,夫人问在楼上这么久是否把贼抓住了,周体候说:“不是贼,是好几个大老鼠,打了半天还给逃了。” (文/周运懿 图/周运懿 张嘉丽 )

一勺堂

周氏民居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