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初唐四杰指的都是谁)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7月06日 00:36 127 admin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俗称“王、杨、卢、骆”被誉为唐初四杰,且皆被时人称之为神童,才情万丈,均有名作流芳于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然后,他们也有惊人的悲欢人生,大多也不得志甚至是早夭,在成就他们独特人格时,也可以说是文坛一大遗憾。

在《唐才子传》(以下简称《传》)一书对唐初四杰是以最早出场的身份出现的,也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有的还较为生动。下面我们就一一让其登场亮相。

“愧卢前耻王后”的杨炯

杨炯,华阴人,《旧唐书》卷190、《新唐书》本传皆有记载。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时年才三十三岁,可见是少年得志。后为婺州盈川令,在任上卒,年四十三岁。

在《传》中载,“炯恃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这里主要是指他看不惯朝士们的那花架子的气息,以麒麟充好。所以当有人问他是什么意思时,杨回答说“是假弄麒麟戏者”,也就是作秀或是做样子。他甚至还进一步提出,这种“麒麟楦”就是把麒麟的形状刻画在驴上,好象是不得了的样子,但只要一掀开这层皮,却仍然还是驴。于是,就有了“闻之甚不平,故为时所忌”的结果。

开始,同朝张说在其迁盈四时曾赠言劝其不要这么刻薄,但未听进去,所以在官任上也是以酷而著称。

从下一则事例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杨之为人风格。当时,“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但杨却说“吾愧在卢前,耻于王后”,可见其个性。

杨著名的诗有《从军行》、《途中》等,其中《从军行》最为有名:

烽火照本京,我心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挽歌颖水的卢照邻

卢照邻,范阳人。调邓王(高祖第二十二子)府典篆(实为王府书记相当于秘书),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据《朝野佥载》六云:弱冠,拜邓王府典篆,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由此可见,卢也少年得志,弱冠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并且很有才学,因此王把他比作汉代的文豪司马相如,足见对其评价之高。据《旧唐书》载:十余岁就曹宪、王义方授《苍》《雅》及经史,博学善属文。如此也算是少年聪颖。

后迁新都尉,因病离职。王勃是意外夭折,杨是英年早逝,骆宾王则是遗迹不定,而卢照邻则是身体欠佳。

《传》载:其去官后,“居太白山草阁,得方士玄明药膏饵之。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可见,卢的生活过得并不好。但由于卢的才气与为人低调,有较好的人缘,因此,“家贫苦,贵宦时时供衣药。”

后卢就到了具茨山下,买了数十亩园子,并引颖水环园,并打算死后就葬在这里,当起了隐士。由于卢一直认为时运不济,感慨说“高宗尚吏,我那是儒者;待武后尚佛时,我又好黄老;后来屡聘贤士时,我又成了废人”,于是就著有《五悲文》以自嘲。

后来,因攀登之故,有一腿负伤,弄得行走不便,十几年都卧床难起。春秋之时,偶尔会由家人抬出,观赏一下自然景色,伤感之余,又作《释疾文》,中有一联句: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绝乎于斯代。这种自然外物与内心深处的反差,也就跃然辞中了。

而后,有一天,他与家人交待诀别一番之后,自沉了颖水……

卢照邻在四杰中最善于写长诗,尤其是其《行路难》、《长安古意》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白居易等都有影响。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曲荷池》)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长安古意》节选)

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初夏日幽庄》)这些都能体现卢的风格。

卢留给后世的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

神秘奇才骆宾王

对骆宾王,大多数人是既家喻户晓又颇容易被遗忘,当然还有几分神秘感。

家喻户晓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他七岁创作的诗歌《咏鹅》,现在的孩子都清楚记得“白笔浮绿水,红掌拔清波”的诗句。因此《传》中说他“七岁能赋诗”,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童。但被人遗忘是因为他似乎就只有这一首诗出名,其他则不甚了解。但对于研究唐史的人来说,骆可是一个特别的人物,盖因为他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檄文——《为徐敬业之讨武曌

檄》,堪称檄文的范本,甚至连被他讨檄的武则天本人也大为赞赏。

骆宾王由才华过人也少年得志,高宗朝就官至侍御史,后武后继位,骆屡上疏谏言,被贬这临海丞,从此郁郁不得志,而且一贬就是十几年,所以其诗集就叫《临海集》。

文明年间,徐敬业兵反正复唐,骆宾王闻之就前往投奔并为府属。后徐敬业起兵时,骆则为其写下了著名的檄文,痛斥武则天的诸多罪名。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时,不仅没有勃然大怒,而是“矍然”问:谁为之?有人告诉她是骆宾王。武则天感慨地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正史上亦有此载,这就足以说明骆这篇檄文的价值之所在了。

后徐敬兵败,骆也不不落不明,传说诸多,几成一桩悬案。但许多年后,另一个名人揭开了这个迷。宋之问因贬迁,路经钱塘,游灵隐寺,夜月空明,便吟长廊下,得“惊岭郁苕 ,龙宫隐寂寥”句,却得不到下联。此时一老僧燃灯坐禅,说问宋这么晚为什么还不睡觉。宋告之原因。僧听后,笑了笑说,你为什么不说“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呢。宋之问听后,大为惊异。待天明再去拜访时,老僧已不见踪影。而宋后来才知,这老僧就是骆宾王。

骆宾王的诗在初唐诗人中无疑是有代表性的,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其风格既有边塞诗人的豪迈,亦有离别的柔情。从以下诗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初唐四杰指的都是谁)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于易水送人》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帝京篇》)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秋日送尹大赴京》)

后来,唐中宗即位后,曾下诏寻其骆之诗文,得百余篇及诗十卷,并整理出集。

天妒英才的王勃

王勃与其他三人有不同的背景,盖其祖父为王通是时代大儒,著有《文中子》作为传世经典,故其才学有家学渊源。《旧唐书》对其这样评价: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麟德初年(唐高宗年号)受刘祥道荐,对策高弟,但因未及冠(年龄太小)改任散朝郎。并且高宗泰山封禅记——《宸游东岳颂》等均出自王之手,可见其文采之工。

后被沛王(李贤)招署府修撰(高级秘书),当时诸王喜欢斗鸡,可能是出于小孩子的玩心,就郑重其事地为沛王写讨英王鸡的檄文,由于文采飞扬,被传开并被高宗得之,高宗怒,逐之出府。

没办法,只好客居剑南,从此寄情山水。后因私藏犯死罪的官奴隶,又怕事情泄露,又全诛杀之。事情终于败露,因运气好,恰逢大赦保命但饭碗也丢了。

王勃之所以成为初唐四杰,当然与其一篇经典之作有莫大关系。

父亲迁交趾任职时,勃去探望,经过豫章(今南昌),恰逢都督阎公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宾客,欲夸盛事。王勃机遇赶上,挥毫就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一时,才名大震,名扬天下。而写成这篇雄时,王勃才十四见岁,可见是如何之牛!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因此小日也过得不错。他写文章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习惯,写文时“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醒悟 ,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其独特的个性。

只可惜,王勃在二十六岁那年,不慎落水而亡,留下了千古文坛诸多遗憾,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仍然回响在悠远的历史时空中。但就王勃的文学成就看,其特长还是在于赋策等文章方面,诗歌虽然有佳作,但仍非其最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襟。(《送杜少府之任蜀》此为诗中代表作。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了千古名句。

当然,还有他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的短暂的人生为后世留下了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初唐四杰指的都是谁)

【卦理不精,误人一事;命理不精,害人一生。医者千千万,善医者几何。高端个人咨询及企业风水,命理,婚恋,事业咨询及业务交流请联系微信号:hy1131912425】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