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情感书单(情感书单头像)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6月28日 09:09 107 admin

从小不愁吃穿、衣食无忧,我怎么就被父母给忽视了?

我们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然而我们不快乐……他们忽视的, 不是你的物质需求,而是你的情感需求。

想要电子书资源的伙伴有福啦!

请添加微信入群

发送 书名@优宝妈妈即可

粗略看,以为这只是本亲子教育的书,但是点开才发现,原来书名里的“孩子”,指的是所有的我们——不仅是孩子,还有全体难以与自己和解的成年人。

22道情感自测题,你中了几道?

《情感忽视问卷》

1.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2.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

情感书单(情感书单头像)

3.不喜欢求助于他人。

4.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5.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6.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7.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8.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9.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10.对自己比对他人严苛。

11.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12.比起人,更喜欢动物。

13.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14.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15.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16.有时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17.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18.很难让自己冷静。

19.总觉得有什么拖你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20.会感到内心空虚。

21.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22.很难自律。

向上滑动>>>

是不是很意外?自己竟然中了好几条。这些选项预示着你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

通过本书,你会看到很多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父母还是会在根本问题上让孩子经受到情感忽视,而这些父母也都是挺好的人、挺不错的父母,只是他们年幼时也经历过情感忽视。

不管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多失败, 经受情感忽视的人通常不会认为父母有问题,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有问题。

从现在开始,别让你的孩子也遭受同样的忽视,也努力让自己走出情感忽视的阴影区。

情感书单(情感书单头像)

豆瓣书评

1

你的情感需求,被爸妈忽视了吗?

不知你成长过程中,是否经历过类似的事:

“妈,我想买个自行车,同学都有。”

“买什么买,考试第一名了吗?”

“爸,我想去上海工作。”

“跑那么远,以后我和你妈怎么办?”

当我们向父母提出需求时,却被一句话堵死。

久而久之,你难免会想:是不是我不够好,爸妈才会这样对我?

甚至怀疑:爸妈已经把最好的给我了,为什么我还想要这个那个,我是不是太贪心。

慢慢地,你学会了封闭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要父母觉得你是个省心的“乖孩子”就好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衣食温饱很关注,至于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却并不上心, 只要孩子表现得“懂事”、“乖”就觉得万事大吉。

殊不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便在于:我的需求你敷衍,我的情绪你不关心。很多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实则却是 “情感的孤儿”。

这本书的作者,临床心理学家 乔尼丝·韦布提出了一个概念——童年情感忽视。

她认为,孩子和父母是有情感连接的,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反馈和回应。

如果这种反馈和回应没有给到位,孩子在成长中就会出现 自我怀疑、 自我否定的倾向, 内心痛苦地活着。

比如,乔尼丝博士曾接待过一位名叫晨晨的访客:

她是个外形美丽,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但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妈妈时,她都会产生莫名的抑郁和愤怒。这种感觉一直困扰着她,让她非常难受。

在一次心理咨询时,乔尼丝博士帮她找到了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

晨晨5岁时,有一天和爸妈在沙滩上玩耍。爸爸邀请她跟他一起堆沙滩城堡。她很高兴,因为爸爸工作忙,很少有机会跟她单独相处。

然而,父女俩的沙堡工程却被妈妈无情打断了:

晨晨,沙子玩够了吗。爸爸好不容易休息,可不能陪你玩一整天,过来,妈妈给你念书。

爸爸和她放下手中的塑料铲子,拍掉膝盖上的沙子,去了妈妈身边。她内心为爸爸不能和她玩而难过,却还是选择了顺从。

当妈妈给她念书时,这种难过好像也就忘了。

在咨询中提到这段往事时,晨晨的眼里满是泪水。

其实她只是想和爸妈度过特别的一天,只是希望能够继续和爸爸搭城堡而已,可是爸妈却没有在意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如果那时,妈妈注意到她的感受,就会放下手中的书:“哇,你挖了好大一个坑,想不想看我怎么搭一个城堡?”

如果爸爸也在乎她的感受,就会说:“今天我就想陪晨晨一起搭城堡,亲爱的你要过来一起吗?”

她发现,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感受经常得不到爸妈的反馈,他们总是选择忽视她的情绪和感受。 渐渐地,她也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值得庆幸的是,在心理咨询中,她明白了自己对妈妈愤怒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母女关系中,妈妈都没能表达对她的情绪和感受表示关注和理解。

乔尼丝博士说,晨晨的情况中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她的父母其实没有多大的教育失误,他们的“过错”也非常细微,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会伤害孩子。

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在重复自己儿时经历过的模式。

但这也正是情感忽视的危害所在: 非常好的父母,爱自己孩子,一心一意为子女着想,却意外、无意识地把有害的相处模式传递给了儿女。

2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童年时期的情感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关爱自己的孩子,却往往无法给予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很多父母擅长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看邻居家的XX,真听话”, 好像“听话”是衡量孩子的标准。

在他们眼中,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延伸,甚至是所有物。

我的同学周俊,从小就是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他不仅听话,学习成绩也好。但实际上,他也经历了父母的情感忽视。

周俊的父亲是家里的权威,甚至周俊的人生路怎么走,都由他安排:初中学奥数,高二分班选理科,大学学计算机专业……

要是回家看到周俊在画画,父亲就会很生气:画画有什么用,以后能找到工作吗?

不管他出去打篮球,玩音乐还是写生,父亲都会提醒他回家学习,准备考研。

其实,周俊父亲的做法并不算极端,不少父母也会这样做,但问题是,父亲生起气来会说难听的话,表达对周俊的失望,觉得儿子没有立刻响应他的要求、服从他的规定就是不爱他。

就这样,周俊成了大家眼里的“好孩子”,对爸妈言听计从。因为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找到存在感。

周俊的父亲,属于造成情感忽视的家长中很典型的一类—— 专制型父母。

有的父母觉得,我对孩子很宽容,一直是放养,没给过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这总没问题吧?

乔尼丝博士说,这其实是情感忽视的另一类极端: 放纵型父母。

书中有个例子:

五年级的小明拿着成绩单回家,他得了五个C和两个D。母亲打开成绩单,难过地摇了摇头:“哎,我相信你已经尽力了。”

小明松了口气,跑出去玩了。不过在这表面的放松之下,他隐隐觉得不舒服:“她说我已经尽力了,那意味着她不信我能做得更好?”

所以小明觉得妈妈对自己没什么期待,他也就对自己没什么期望地长大了。

乔尼丝博士说,放纵型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冲突,但他们对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视而不见,这样一来,孩子也就无法认识自我。

《被忽视的孩子》中总结了12种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除了专制型和放纵型,还有几种也很常见——

比如,工作狂父母。这类父母常常给孩子传递出一个信息:你的情感需求不太重要。

他们往往比较成功,受到同事、家人朋友的尊重。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却经常默默受苦。

因为父母痴迷工作,给予孩子的陪伴和反馈很少。

更糟糕的是,这些孩子几乎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因为事业成功的父母,往往在物质上不会亏待他们。

还有一种自恋型父母,他们似乎永远都不会满足。

比如,孩子考了第三名,他们会说:“下一次,我希望看到的是第一名。”

这类父母专注于完美,他们指望孩子的光环照耀他们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这会让我显得高人一等。

于是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3

如何与孩子建立正确的情感连接?

我们刚才提到过, 情感忽视的不幸在于,它会自我传播。

也就是说,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对自己及他人的情感盲点。

当他们成为父母后,同样会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继而让自己的下一代也重蹈覆辙。

如果你曾经历过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忽视,特别是你现在也有了子女后,就有必要终结这种恶性循环。

除了接纳和改变自身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学会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让孩子拥有你所缺失的东西。

比如,你可以教给孩子自我安慰。

轻轻拍孩子的背,让他在噩梦后慢慢入睡;

仔细倾听他诉说自己在学校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拥抱哭泣的他,抚摸他的额头;

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能和孩子情感相通。

当他们的情感被 接纳、 包容、并接收到合适的 安慰时,孩子会内化父母这个能力,像海绵吸水一样, 吸收了自我安慰的技能。

你还可以掌握在沟通中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技巧。

书中有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母亲如何关注和回应孩子的情绪:

三年级的依依从学校回来后,交给了妈妈一封告状信,老师在上面写道:依依今天很不尊重人。

依依带着怨气说,老师让她不要在手指上玩弄铅笔,因为笔尖朝上,弄不好会戳到自己的脸。

她皱着眉头和老师顶嘴:我只有把手抬到这个高度,铅笔才会戳中自己的脸,何况我没有那么傻。

结果,老师没收了依依的铅笔,还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公示批评。

妈妈并没有训斥依依不听话,而是说:“ 老师没有意识到当众批评你会让你觉得丢脸,而且她竟然蠢到相信你会用铅笔戳到自己。但是,当老师叫你停止时,原因不重要,你需要停下来。”

妈妈的理解让依依放松了一些:“我是想好好解释的,可她弄得我那么沮丧,还拿走了我的铅笔。”

你一定很难受,但你想想,老师班上那么多人,她肯定没有办法像我们这样交谈啊。在学校,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点很重要,你能答应妈妈,不和老师顶嘴吗?

嗯,好的。

真棒,如果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你永远不会有麻烦的。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你可以回家后跟我们抱怨,但作为一个学生,尊敬就意味着你配合老师的要求。

当孩子产生情绪,这位妈妈选择去建立情感连接,并接纳这些情绪感受。同时,她还教会了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你尽全力去做了,孩子会以另一种方式来爱你和感激你,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你理解他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最后,想送大家一句书里的话: 情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既是一段关系的黏合剂,也是使其燃出灿烂火花的燃料。

当你为人父母时,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越理解和重视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能越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

当你体会过这过程,你的孩子会变成最好的他们,你也会变成更好的你。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倾听孩子的情感需求

让他成长为更加温暖的人吧!

快来向我索要 电子书资源吧!

End

哪有什么天生的学霸,这些能力的培养,父母一定要重视!

穷养儿,富养女?99%的家长都理解错了!

国内第一部零零后纪录片:原来我们根本没有读懂孩子

世界正在奖励多做家务的爸爸,爸爸家务量影响孩子一 生

领取八周年大礼包!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